(相关资料图)
最近,江西省萍乡市一个社区推出了一项另类大数据——“烦恼指数”,受到社会关注。所谓“烦恼指数”,是当地干部通过收集企业和职工诉求,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细化烦恼类型和量化烦恼比重后,生成的一张“指数图”。依照这张图,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一目了然,干部最需要做什么也一清二楚。
提到指数,人们往往会想到“幸福指数”。聚焦民生福祉,提升企业和群众的“幸福指数”固然重要,瞄准急难愁盼问题,解决企业和群众的“烦恼指数”也同样重要,体现了政府和广大干部真抓实干、创新为民的作风。现实中,企业和群众的烦恼各不相同,但再小的烦恼,一旦被放在几百万人口、几万家经营主体的城市里,都可能成为“大烦恼”。瞄准群众生活中的痛点,瞄准企业发展中的问题,将这些痛点、难点指数化,建立数据库,施策方向就能更加精准,服务效能也会迅速提高。
当前,各地类似聚焦矛盾、解决问题的指数图不少。比如,有的地方推出“效能指数”,探索对各部门政务服务情况“精准画像”,促进办事体验再升级、营商环境再提升;有的地方上线“诉求指数”数据库,系统捕捉辖区内数万家企业的个性烦恼、共性问题,力求精准助企纾困……这些指数图的绘制、大数据的取得,无论是来自基层干部的走街入户,还是对网络民意的深入挖掘,都是实际调查而来的,彰显了务实之风。对于解决各类民生问题来说,基层调查越是细致、深入,对各类信息、数据掌握越是全面、准确,就越能为谋划工作、制定决策提供科学支撑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“烦恼指数”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,也体现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。把用“事实说话”与用“数据说话”结合起来,才能更好地把握社情民意,推动社会治理“见之于未萌,治之于未乱”,这样的探索值得鼓励。
无论是近到眼前的突出问题,还是长远到治本的制度建设,企业和群众诉求里有办实事的着力点,也有改革发展的切入点。对于政府部门来说,应自觉问计于民、问需于民,积极主动回应企业和群众关切,聚焦影响企业发展的困难、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、导致企业牵绊的问题;聚焦群众关心的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托育、住房、养老等领域的短板,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机制,提升公共服务质量。只有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,才能让企业和群众的“烦恼指数”降下来,“幸福指数”提上去。
标签
Copyright ? 2015-2023 今日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